2025IASP丨构建全国“类中关村”生态网络的创新探索实践
-
首页
-
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2025-09-18
-
点击次数:
-
字号:大中小
-
9月17日,在IASP2025年世界大会“打造未来:创新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平行论坛上,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中关村信息谷以《中关村区域协同创新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构建全国“类中关村”生态系统的实践。
创新高地的建设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连接,更是产业发展与科技资源的汇聚。秉承中关村创新文化基因,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关村信息谷着力构建“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打造了以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为代表的一批标杆科技园区,使其逐步成长为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关村式”创新高地。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打造协同新模式
打造科技园区绝非千篇一律的模板工程,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产业禀赋与发展路径。中关村信息谷以“因地制宜”理念为导向,在园区的打造与运营过程中深度融合合作城市的产业基础与发展诉求,形成各具特色的协同创新模式。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
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创新建立京外新型政企合作模式,探索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树立了跨区域合作的新标杆;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落地“共建共管共运营”深度合作范式,践行“机制协同、政策协同、产业协同、服务协同”的发展模式,打造京津冀产业协同的核心承载地。这些具有城市特点的创新模式,如同为不同土壤量身定制的培育方案,有效激发了各区域的独特发展潜能。
补链延链,聚力构建优势互补产业链
协同创新的核心在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价值的深度挖掘。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中关村信息谷正在构建一条条富有韧性、充满活力的产业链。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上,充分发挥“北京研发、京外转化”的互补优势,通过探索“母子工厂”等模式带动服务企业在合作区域布局一批项目,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共同完善区域产业生态,构建分工明确、创新联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入驻企业科芯就践行了“母子工厂”的模式,其总部在北京主攻芯片应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研究,而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在京外。其在京研发的AIPA决策型精准农业系统充分运用了滨海新区的农业种植基地的空间优势,不仅优化了农业生产过程,还实现了现代农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产业领域的融合,带动了一系列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跨区协同,一站式提供科创集成服务
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最为企业称道的是“服务全覆盖”。中关村信息谷将集团一站式集成服务中心引入雄安,引入中关村科技租赁、中关村协同基金、中关村产业研究院等11家平台机构,搭建起“一站式”“零距离”的集成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企业异地办事“两头跑”“折返跑”等问题。这一举措打破空间壁垒,促进创新要素流动,赋能创业者轻装上阵。
如今,园区里的集成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涵盖企业投融资、政策申报、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等十余个领域,累计服务企业400余次。